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一个私密空间里的多维文学世界
  • [摘要]赵亨钤的《铅差日记》建构了多重文学世界。在日记中,生活就是创作,政事即文学,疾病成为书写对象并升华到疾病诗学。赵亨钤有明确的批评意识,批评对象非常广泛,韩愈及其诗文是重点批评对象,他还批评当代文学及文坛,擅长比较批评,在对不同时代、同一时代诗人的比较批评中,完成自己的文学表达。他首重天籁之音,推崇真实,反对伪饰,写景重视想象,提出“亲切见之不如望而想像之神味无穷”。日记所载赵亨钤押铅进京的经历,颇为符合西方文学空间理论的“家园”空间叙事结构,然而,他所建构的长江文学空间的深层意义,在于以长江为纽带,掀开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的面纱,暴露大清帝国的真实内里,在于对以往经典文学空间的现场“带入”,新的文学空间层的叠加。日记的诗歌自注有三种类型:诗歌文本的阐释,“对话”以抒情,诗意的丰富和延伸批评。
  • 彭国忠
  • 全文[ PDF 8418805.0 MB ] 2023.2(12):205-214  共有 92 人次浏览
  • 空间与秩序 ——章太炎、刘师培“南北论”之比较
  • [摘要]“南北”是认识中国地理空间的重要理论视角,也成为现代学术转型中备受瞩目的思想碰撞点。章太炎和刘师培在这一问题上的对话,对现代文学地理学、区域语音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其异者观之,章太炎力主“夏楚一体”而“宗南”,尝试以“张楚”抉发文明内部生长的新契机;刘师培极言“音分楚夏”而“宗北”,主张“北学”才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自其同者观之,二人区判南北的根本目的都是在其中植入一个理想秩序,从而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结构内重新凝聚起文明根脉。章、刘的共性在与同时期日本学者的对比中更加明晰,二人间的思想共振也为我们今日理解中国与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 吴寒
  • 全文[ PDF 7564390.0 MB ] 2023.2(12):215-223  共有 102 人次浏览
 1  2